![]() |
直排的中文是從右到左讀喔! 所以下排的創致六力從右到左的順序就是夢想創作的進程。 |
賴聲川的創意學
五年前,我們因為看到了「賴聲川的創意學」,而有了在台灣發展創意教育的想法。所謂「賴聲川的創意學」,其實與西方的創意教育並不相同。賴聲川著重在創意的起源與實踐,包含了如何探索問題、與自己對話,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,經過創意發想的流程,再運用人生智慧與正確的方法來將創意轉化成為創意作品。賴聲川的創意學也強調,重點不是「答案」是什麼,而是「問題」是什麼。
賴聲川的創意學以東方哲學系統出發,因此,東方對於世界與個人合一,人與世界為一體的思想基調充分地表現在這一套系統中。賴聲川的創意學認為,人類擁有一個共同的靈感泉源,提供了一些不可測的可能性。然而,大多數的創意仍然是來自於自己的人生經驗,加以組合而成。
設計思考
由IDEO執行長Tim Brown所提出的設計思考,透過西方名校的課程加持,現在在台灣及各國大行其道。設計思考,其實就是運用在設計界行之有年的設計方法,將之應用於各種領域上所碰到的問題,透過田野調查、概念發想、收斂、產品構想與快速模型等一系列如同產品設計流程的方法,來解決問題。設計思考如今更被包裝成一種生活態度,一種思考工具,以用來解決生活上所遇到的任何問題。
博雅教育
博雅教育原意與現今的通識教育較為類似,是一個以人文學科為主,讓學生能夠接觸各項領域知識的一種教育概念。而如今各大學的通識教育早已經脫離人文學科的範疇,包含了人文、歷史、哲學、科學、工程等等包羅萬象。然而近年來,許多學校紛紛成立了像是博雅書院之類的組織,主要以訓練學生「獨立思考」「培養世界觀」「自主學習」為主要的教學目標。
夢想創作學家的誕生
我們創致團隊希望能夠帶給這個世界的,是一套建立在「賴聲川的創意學」理論基礎上,融合中西創意理論的一套創意教學系統(簡單的來說,我們在這個基礎上,加上了博雅教育所重視的獨立思考,以及設計思考所運用的創意技巧。)「賴聲川的創意學」包含了一套完整的從內而外,將「創」與「作」的概念分開,並視其為創意中兩個互相依存、共同組合而成「創意」的一個過程。
而在我們團隊透過五年來對於這個世代的年輕人在夢想的實踐上,所做的觀察與分析,我們將創意的流程與能力分成了六種力量,也就是之前所提過的達成夢想的六種能力,我們稱之為「創致六力」。這六個力量分別是自省力 (Honest)、洞察力 (Insight)、合作力 (Cooperation) 、創意力 (Creative) 、思判力 (Evaluation) 以及 築夢力 (Realize)。
如果用中文來說,可以簡單地用「夢想創作學家」這六個字來代表。只要把這六個字倒過來,就是一個完整的夢想實踐的過程。「家」也就是專家,指的是自己,代表自省力。「學」代表的是向世界學習的洞察力。「作」指的是合作力,「創」指的是創意力,「想」指的是獨立思考的思判力,而「夢」指的就是築夢力。
這套流程不僅是可以運用在夢想達成的輔助,也能針對一個專案或事件來進行。
套用在夢想上,就是:
先能自省,而後能夠觀察世界、找出自己所關心的問題或是夢想,再來能夠與他人共事、組織合作,運用創意找出解決方案,並且能夠用智慧排除萬難,做出正確抉擇,然後一步一步地用可行的方法把自己的夢想完成!
而如果是套用在解決一個問題,或是一個專案,就是:
先能找出事情的初衷與動機,而後能從身邊的事物與過去的經驗汲取靈感,再來能夠領導、組織且管理團隊,運用創意技巧找出解決方案,並且能夠審慎做出評估與判斷,做出正確抉擇,然後訂定企畫將事情完成!
每個力量,都有一套訓練方法與概念。舉例來說,「洞察力」的內涵就包含了「賴聲川的創意學」中的「如何看」、「世界觀」,設計思考中的「田野調查」、「問題探索」等等。我們期待,透過這樣的創意教育概念,能夠幫助年輕人培養創意的態度,以及達成夢想的能力。也期許大家都能與我們一起,成為一個夢想創作學家,並且讓這個世代的年輕人,和那些還在學校接受填鴨教育的學生們,也都能成為夢想創作學家,為自己找到夢想,為世界找到問題,為問題找到創意,用創意改變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