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2月26日 星期三

你找不到的是Job還是Career?

0 意見

最近看到了一個新聞,頗有感觸。
主計處11月公布的失業率為4.27%,但20-24歲的年輕群失業率卻高達14.06%,是整體失業率的3.2倍。
這個14.06%大概是多少呢?根據主計處99年的人口統計調查,20-24歲的人口數是1,640 ,328,15-19歲的人口數是1,597,409,我們可以概估在兩年後的今年,人口數大概是這兩個的中間數,也就是1,618,868。也就是說,20-24歲的年輕族失業人數大概有......自己算吧,這不是重點。重點是我們該如何解讀這個現象?

「這個工作不適合我」

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?我們的社會真的沒有工作可以做嗎?那麼每個人力銀行那好幾萬個職缺又是什麼呢?我想工作機會是有的,但是現在這一代的年輕人卻不一定會想要去做那樣的工作。原因不言自明,薪水達不到預期、工作性質單調、與自己專業不符......理由隨便舉都是一大堆。

在某個方面來說,這樣的情況看似不錯。這表示說,這一代的年輕人慢慢開始懂得,不只是為了金錢而工作,而是要選擇能夠讓自己與公司一起成長,具有挑戰性,又符合自己專業的工作,這是理想的推測。我相信,除了這些理由以外,有更多的年輕人是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。憑他們的實力,有一大堆的工作會錄用他們,也有很多不錯的工作條件。但是,做一做不喜歡而辭職的大有人在。

「我知道這個工作不適合我。」這是我們最常聽到的辭職理由。但是,我們知道什麼工作適合我們嗎?我們找不到的,究竟是工作(Job)還是志業(Career)呢?

不負責任的教育

找到工作其實不是真的那麼難。各位別誤會我的意思,我知道現在工作難找,工作條件苛刻,我不久以前也才找過一陣子的工作。我指的只是單純的有做有薪水但不論多少的「工作」,並不是太難找。出去家裡附近的便利商店或是麥當勞,缺工的還是大有人在。但是那只是工作,而不是志業,不是我們願意付出人生的歲月去貢獻、去闖蕩、去冒險、去奮鬥的事業。

那麼,我們真的知道自己的志業在哪裡了嗎?我們找到能夠讓我們付出熱情的工作了嗎?如果給你一份紙筆,你能把你理想中的工作描述出來嗎?如果描述不出來,我想不能怪你,只能怪我們的教育太不負責任。

在我們出社會以前,我們對於社會可說是一無所知,而我們的資訊都只來自於那些已經出過社會的親戚朋友。在這樣茫然的情況下,我們只好依靠著大眾化的數據:「薪水」「待遇」「離家遠近」來做為衡量依據。然而等到真正的進去公司,才發現這些竟然都不是太重要,而是工作本身才是決定要不要繼續做下去的關鍵。但是我們的教育從來就不會告訴我們社會長什麼樣貌,讓現在的大學生對於現今的產業與工作都太不了解,於是就像是小白兔一樣,在職場叢林裡遊走,卻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。

不負責任的產業,還有...不負責任的我們

除了怪教育,我們還是可以怪一下現在的產業。台灣有太多的公司,只是提供一個「工作」,而不是提供「志業」。當老闆們只會在乎這個員工好不好用、需要付多少錢來請他,他能夠為公司貢獻多少價值的時候,又怎麼能期待這個員工肯在這個公司長久待下來,為這份工作付出心力?大家都是自私的,每個人都想要花最小的成本,得到最大的價值。但有幾個老闆會了解到,員工訓練、加班費、主管對於員工的關心、員工在公司的學習與成長,其實才是能夠為公司帶來巨大價值所該花的成本?

最後,怪了教育,怪了產業,就要怪怪自己了。在出社會以前,我們到底花了多少時間在思考自己的人生到底想要做什麼?我們到底真正關心什麼事情?我們願意在哪一件事情上把我們的青春投入進去,而我們又期待換來什麼?如果真的花了很多時間想破頭也想不出來,那就是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還太少。當我們只顧著低頭在調色盤的12種顏色做出選擇的時候,我們怎麼會知道頭頂上的彩虹有多少種色彩?

Job沒有了,再找就有。但是沒有找到Career,找了再多的Job也是徒勞。因為那只會讓我們變成一台賺錢的機器,而無法在工作之中發現熱情、發現動力。就算,有太多無奈的理由,讓我們現在只能找個Job好生存下去,但也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真正想要做的Career,我們可以在時機成熟的時候,勇敢放手一搏。讓工作的目的不再只是為了下班結束後的生活,而是讓工作如同生活一般能夠讓我們享受其中。

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值得分享,就分享出去吧!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值得收藏,就收藏起來吧!
你的回應跟分享,能夠讓感動變成改變的力量!

Leave a Reply

 
創致 Crechi © 2013 DheTemplate.com & Main Blogger.

所有內容歡迎分享、轉載,惟請註明出處並連回本站。